Mark Siow

  • Following

    0

  • Followers

    160


Fame: 1,917
No Bio yet.

Joined Dec 2020

Comments

所以阿泰是一名出色的导演。。。。。
1 hour · translate
三、GENM 留上市反而更利集团

GENM 的上市地位能让它发行债券、吸引外资、支撑美国项目融资。

一旦纽约牌照确定、RWNYC 升格为综合赌场,GENM 股价自然上扬;

Genting 持有 50% 股权 → EPS、NAV 都提升。


私有化反而会剥夺这层融资弹性,所以“失败”其实是最理想的结局。


四、市场心理层面的妙用

阿泰这一招同时:

把 GENM 小股东哄出来,让他们在 2.30–2.35 水平获利退出;

把市场目光全部集中在 Genting;

吸引机构回头重新估值母公司;

最后宣布“未获足够接受 → 要约终止”时,市场会解读为:

> “GENM 继续上市也好,Genting 仍然控股,不受影响。”
→ 股价继续稳在高位。


一句话总结

> 私有化行动 ≠ 真收购,
是一场极高明的“估值催化秀”。

当 Genting 回到 RM4,
林国泰不但巩固了控制权,还让集团资产溢价回归,
无需花钱、无须争议、照样全赢。
1 hour · translate
2)他要的,是市场重新定价母公司

过去 Genting 长期被贴 30% 控股折价。

这次宣布“私有化 GENM”后,市场重估、股价从 RM2.70 飙到 RM3.40。

一举抹平折价、重获关注。


> 换句话说:
他用一纸收购公告,让母公司股价涨 RM0.70,比私有化 GENM 还划算。


二、顺水推舟的“完美收手”

等股价回到 RM4 附近时,他完全可以:

> “因公众股东未足 75% 接受要约,私有化条件未达成,因此要约终止。”

这样一来:

他不用掏 RM67 亿现金;

已成功并回控制权;

母公司估值修复、林家身家膨胀;

GENM 继续上市,可以帮集团融资(尤其纽约赌场项目)。


这叫“战略性撤退”:

> 表面收购失败,实则全身而退、名利双收。
1 hour · translate
阿泰这一步棋,如果你从集团控制与市场心理层面去看,简直是 textbook 级的经典操作。

我把整套逻辑铺开,你就能看到:他根本不需要真的私有化 GENM,就已经达到了最理想的局面。

一、林国泰真正想要的不是股份,是“控制 + 估值重估”

1)他早已控制 GENM

Genting 目前持股 49.36%,再轻松买一点(0.64%)破 50%,就成法定控股股东。

拥有实际决策权与董事会主导权,已经能整合财报、并表盈利。

所以无论 75% 能不能收够,经营上都已“赢”。
1 hour · translate
其实这次收购只是一出戏,大家都被阿泰骗了。。。。
1 hour · translate
讲鸟话,如果genm那么值钱,又不见得这些分析员之前把genm推高?现在人家要私有化才讲云顶出价低。。。
22 hours · translate
阿泰讲2.35要买,有人2.33也卖,阿泰讲好啊,帮它省2分。。。。
Yesterday · translate
换句话说:
短期底部已现(因为融资成功);
长期仍需靠项目兑现(才可能回升到合理估值)。


总结一句话

KPPROP 这次 Rights issue + RCULS 出乎意料地成功超额认购,说明:

市场与部分机构对其长期项目仍有信心;

融资“续命”成功,公司短期无倒闭/资金链风险;

但由于资金主要锁在 Batu Kawan 长周期项目,股价短期仍会横盘低位整理,真正爆发要等项目销售入账。
Yesterday · translate
2. 大股东未必需要兜底

既然超额认购 50–60%,说明大股东可能 不必自己全额兜底。
这与年头那次(需要公司回购自己 RCULS)不同,表示这次资金真正流进公司手里,而不是“自买自卖”。
这对公司现金流是真实补血。


3. 融资目的仍在:主要投 Batu Kawan

资金用途没有变,仍主要投向 Batu Kawan 项目(约 RM147m 中近一半)。
这笔资金现在“成功到位”,至少:

可以按计划推进基础与裙楼建设;

不必急着再融资;

未来两年资金链稳定性增强。

但——这仍然不代表 EPS 马上改善。
只是「渡过短期融资危机」,从危险区转入“耐心区”。


4. 对股价的意义

短期:

股价之前已反映稀释(跌 30% 左右);

现在 Rights issue 成功,意味着“危机解除”,可能形成短线技术反弹。


中长期:

股价仍取决于 Batu Kawan 的去化速度 + 酒店零售现金流 + EPS 恢复力;

若未来两季报表显示“钱确实进项目、融资成本受控”,市场会慢慢重新评估。
Yesterday · translate
这份 10 Oct 2025 的官方公告 实际上揭示了这次 KPPROP 的 Rights issue + RCULS 融资结果——而结果和市场之前预期完全相反:

结果:超额认购,反应热烈

公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10 月 6 日:

Rights Shares:总可认购 273.82 百万股,但收到 有效认购 + 超额申请 446.25 百万股 → 超额 62.97%

RCULS:总可认购 410.73 百万单位,但收到 有效认购 + 超额申请 613.03 百万单位 → 超额 49.25%

也就是说,这次不是没人要、不是冷淡,反而是 踊跃超额认购。这非常罕见。

意味着什么?

1. 市场信心并未崩塌

尽管之前提到市场股价短期下跌(反映稀释),但从认购结果看:

投资者实际还是愿意“跟”;

有相当数量的超额申请说明:
→ 一部分散户、小基金或内部人,认为价格低、有潜在长期价值;
→ 或认为认购后短期套利机会(例如 RCULS 折价上市交易)。


这代表至少短线信心尚存,不是一场融资灾难。
Yesterday · translate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