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兆债务压顶 全民预算案难再现
报道:刘晓晶
(吉隆坡1日讯)即将在下周提呈的2026年财政预算案,被视为第13大马计划的“开局之作”,其成败不仅决定国家未来数年的经济方向,更考验政府能否在高债务、高赤字与低增长的夹缝中找到出路。
尽管现在距离下一届大选不远,但分析师认为,不应视为一份“选举”预算案,而是涵盖协助人们缓解生活开销的亲民元素,同时也注重财政纪律和结构性改革。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经济学助理教授李荣昌认为,在当前财政吃紧、国债已突破1.3兆令吉的情况下,政府不太可能推出惠及全民的大型亲民措施,相反,2026年的财政援助将更具针对性,主要惠及中低收入群体。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预计政府将在2026年预算案中持续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护,例如增加慈悯现金援助(STR)和基本慈悯援助(SARA)的款额,而不是发放惠及全民的“大糖果”。
他也说,政府目前正在进行的财政改革,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津贴来改善财务状况,这些措施有助于逐年减少财政赤字,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公务员薪酬开销的持续增长。
“如果是以加税减津贴,这种苦了人民、苦了企业的方式来达到效果,但根本的问题是公务员薪酬开销过大,长远来说问题还会存在。当你的津贴减完了,你的税收起到一个不能再起的程度,公务员的薪酬开销还是每年增长,到时候你要怎么去解决?”

改善公务员薪酬开销
李荣昌说,在过去,大马政府通过借贷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随着国债比例已很靠近国内生产总值65%的情况,政府已没有多少空间可通过大规模借贷来刺激经济。
李荣昌坦言,政治现实不允许减少公务员人数,因此,若要真正改善这个问题,首先得减少政治委任公务员,从而慢慢改善公务员薪酬开销的问题。
他也说,在预算案下“派糖”也只是解决眼前的短暂问题,提高人民收入才是扶贫纾困的长远方案,而我国应注重于继续深入扩大服务业,并将制造业则转为推动“智能生产”,不再通过低薪的方式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
他也预测政府可能会推出“全民医保”政策来取代现有的医疗政策,从而减轻政府在医疗方面的开销,“当然现在只是看到有这样的征兆,因为政府最近经常出来跟人民说医疗开销很沉重之类的话题,所以我觉得这个课题获得他们的关注。”

优化资源分配稳增长
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经济学系主任张永隆博士认为,唯有在整合财政与优化资源分配的同时,兼顾惠民与控赤,国家才能逐步把赤字压回3%的目标,并在补贴合理化和投资增长中,重塑市场信心与长期竞争力。
他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指出,由于我国的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65甚至66%,因此,整体而言预算案还是不能太过扩张性,而应保持审慎。
“尤其是这两年,我国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对比较缓慢,所以就要看会采取什么行动整合政府的财政。”
政府根据财政责任法(FRA)下设定中期目标,包括将财政赤字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并将国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降至60%。
生活援助与结构改革并重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经济及金融政策研究所(ECoFI)高级副研究员依尔旺沙副教授指出,2026年预算案预计将为人们带来多项利好消息,包括慈悯现金援助(STR)的加码,以及兴建更多可负担房屋。
他说,为人民提供援助的举措始终存在于以往的昌明政府财政预算案中,且不受任何政治因素所影响,因此,无论第16届大选是否临近,昌明政府依然会继续强化人民经济的措。
他认为,随着政府收入预期增加以及稳定的经济增长前景,政府将有能力加倍努力解决人民当前及未来的经济问题。
他指出,政府也须关注成活成本及赤贫问题,包括全面实施渐进式薪金政策以及从多维度看待贫困问题,让扶贫议程更具意义。
他也说,政府也需关注人口老龄化及粮食安全课题,例如需制定具体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策略以及加强技职教育及培训计划让年轻人对更高收入的农业领域产生兴趣等。
配合2026大马旅游年,政府也应推出多项激励措施以刺激旅游业,赋能本地中小微型企业,并鼓励人民在国内旅游。
依尔旺指出,我国的财政状况依然健康且受控,国际货币组织在今年7月上调了我国今年及明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测,而财政赤字也在逐年减少,国债占比保持在65%以下。
混合型预算案
另一方面,经济分析师莫哈末凯尔博士认为,2026年预算案将是一份“混合型”预算案。
“它将包含亲民元素以缓解生活成本,同时也将以财政责任法下的财政纪律为核心。”
他说:“中期财政赤字预计将继续朝着约3%迈进。”
The content is a snapshot from Publisher. Refer to the original content for accurate info. Contact us for any changes.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