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法借贸易战获胜/Project Syndicate
作者:钱楠筠(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解放日”宣布将征收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最高水平关税的做法震惊了全世界。
美国正在对来自几乎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加税。孟加拉制造、原本以20美元价格卖给美国批发商的鞋子现在至少要27;通用汽车公司以200美元价格从欧洲采购机器零件如今至少得花240。
白宫新增加的所谓“对等”关税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11%,到圣皮埃尔和密克隆以及莱索托的50%不等。对已经加了关税的欧盟和中国则分别再增加20%和34%。全球市场当即暴跌,引发了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
特朗普政府表示征收关税既是制造业就业和生产回流美国计划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平衡美国当前的贸易逆差。虽然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对贸易逆差是否——以及何时——重要意见不一,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贸易逆差自1976年以来就一直存在,并在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出现了加速增长。
然而白宫对如何设定新关税税率的解释是建立在毫无根据的前提和错误假设之上的。
首先,它简单地假定所有贸易逆差都是不公平贸易行为造成的。
如果加拿大输美产品的金额比反过来更多,那么加拿大人就一定是在“宰”美国人。

如果加拿大向美国出售木材,美国向欧洲出售服务,而欧洲向加拿大出售机械设备,那么就算有所有规则和操作都完全公平互利,但每种双边贸易关系依然会呈现出不平衡状况。
贸易逆差自然形成
但这一前提忽略了自然经济力量。虽然美国政策制定者指责中国实施货币贬值和补贴出口商以及欧盟利用监管作为非关税壁垒,但贸易逆差也可能源于比较优势和多边关系。
例如,美国从刚果(金)购买原材料和关键金属,但刚果(金)却从印度购买廉价制成品,因为它买不起质量更高且价格相对较贵的美国制产品。即使不存在任何不公平操作,这些贸易流动也意味着美国对刚果(金)存在双边逆差。
瑞士几乎没有关税,但特朗普政府现在却对其输美产品征收32%的关税。
零逆差无意义
同样,白宫假定所有双边贸易逆差都应为零,这在多边全球经济中毫无意义。如果加拿大向美国出售木材,美国向欧洲出售服务,而欧洲向加拿大出售机械设备,那么就算有所有规则和操作都完全公平互利,但每种双边贸易关系依然会呈现出不平衡状况。
更糟糕的是白宫的关税计算公式假定汇率和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等因素不会在关税生效后发生变化。但该假设只有当美国对特定国家征收有限的针对性关税时才是合理的。
相反白宫却推出了全面、大规模、无差别的关税,而美元也因此相对其他货币出现了破纪录贬值。
政府似乎还假定其他国家不会征收报复性关税,尽管它们显然必须这样做,哪怕只是出于国内政治原因。欧盟、加拿大和中国已经宣布了反制措施,其他国家也可能会跟进。结果将是美国出口减少。
谁为关税买单?
另一个错误的假设是关税主要由外国出口商支付。白宫声称美国人只需承担1/4的额外成本。但用来证明这一数字合理性的知名研究实际上发现,在特朗普首届政府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中,美国人几乎要为全部的关税上涨买单。
因此即使按照白宫自己的公式,关税也应为所宣布比率的1/4。事实上几乎所有被白宫引用的经济研究人员都表示他们的研究结论被歪曲了。
利用捏造的数字和缺乏说服力的经济理由来推出如此极端破坏性的政策会将美国和全球经济拖入一个未知领域。
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关键问题在于制造业工作和生产会否重返美国。里根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汽车征收的关税确实成功让日本汽车制造商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了美国。但目前的关税可能帮不了美国人。
更强大还是更削弱?
与当年相比现在的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更高,需要的工人更少。同时由于目前的关税施用于全世界,因此会促使其他国家深化各自之间的贸易关系并因此削弱美国的谈判地位。
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削弱了美国的最大优势。
虽说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它也只占全球经济的26%。如果世界其他国家团结起来反对它,那它就不可能获胜。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The content is a snapshot from Publisher. Refer to the original content for accurate info. Contact us for any changes.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