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货币政策,谁是赢家?

Nanyang Fri, Jan 28, 2022 07:50pm - 2 years View Original


彭博社专栏作家:Chang Shu、欧乐鹰、Tom Hancock

一座气势恢宏的混凝土和玻璃结构建筑矗立在北京金融区中心,两头大象雕塑守立在门两侧,中国国旗高高飘扬。日益增多的经济威胁和全球持续复苏的力量在这里不断进行着隔空交锋。

这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总部大楼。与美联储收紧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央行已转向了刺激模式,以防范恒大危机、疫情封锁和全球借贷成本上升威胁到全球最大的增长引擎。

肩负着稳就业和防范债务危机的重任,行长易纲领导的中国央行新近展现出了十年前无法想象的政策自主性,而这可能将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保持在5%以上的关键所在。

归结起来,就是中国经济决策者最近常说的一句话:“以我为主。”

数十年来的改革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资本管制的精细化水平,使得中国央行能够在美联储快步迈向2018年以来首次加息之际,走上与之相反的道路。

2020年初冠病疫情来袭之际,中国央行没有像西方那样采取全方位的刺激措施。为此,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涨幅保持在低位,中国央行也赢得了“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的空间。

对中国而言,这奠定了出台三重支持的基础:银行增加贷款投放,借贷成本下调,可能还有会提振出口的人民币贬值。中国央行已经迈出了降息的第一步,经济学家预计还有更多宽松举措正在路上。

按照中国的正常标准,成功实施刺激措施的回报会很小,主要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而不是推动经济重新加速增长。

而过往的政策失误,放任债务泡沫膨胀到过高水平,增加了前景所面临的风险,限制了央行的操作空间。

不过,如果易纲和他的团队能做成这件事,那么中国央行刺激措施带来的提振应该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联储紧缩对全球增长的拖累。

国际货币基金(IMF)预测,在截至2026年的五年间,中国将贡献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GDP增量,高于美国的约19%。

如果稳增长措施取得成效,最感宽慰的将是那些对中国敞口最大的经济体,例如澳洲这样的商品出口国以及韩国这样的亚洲睦邻。

与中国往来较少、对美联储紧缩风险敞口更大的国家则受益较少,例如墨西哥和土耳其。

许多投资者深信中国资产将会反弹,去年MSCI中国指数的表现比标普500指数落后了49个百分点,创出1998年以来最大差距。

高盛、贝莱德和汇丰控股等机构的分析师已纷纷转而看涨中国股市。

美元 人民币

经济不同发展轨迹

中国央行和美联储背道而驰的政策之路,反映了中美经济不同的发展轨迹。

在美国,能源食品价格高企、供应短缺、租金上涨,这些因素推动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达到7%。

市场目前认为美联储3月份加息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1月份FOMC新闻发布会上的鹰派基调证实了这一观点。

彭博经济研究预测,该行今年随后还有四次加息,同时还会快速启动缩表进程。

中国央行的前进方向则正好相反。该行上周将借贷成本下调了10个基点,并承诺会动用更多货币政策工具。这清楚地表明,其首要任务已经从防范金融风险转向了支持经济增长。

最大的拖累来自曾经是中国增长最可靠支柱的房地产部门。恒大的违约动摇了市场信心,收紧了融资环境。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面积正快速下降。

鉴于地产行业对GDP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差不多达到四分之一,从铁矿石需求到家电消费等方方面面势必都将承压。

再加上最近严峻的疫情形势,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再度面临经济增长遭受重创的风险。

急剧萎缩不会重演

2020年初产出急剧萎缩的局面可能不会重演。不过,全国楼市滑坡和疫情封锁的综合影响可能依然严重。

在最近的金融稳定报告中,中国央行设想的最糟糕情景是经济增速降至接近2%,远低于经济学家对2022年经济增长5.2%的普遍预测,甚至低于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最悲观的预测。

对中国而言,降低借贷成本和保证充足的流动性有助于防范恒大违约风险过度蔓延,而且应该还会促进投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房地产建设滑坡的拖累。

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美联储加快紧缩步伐的威胁近在眼前,成为复苏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不会放过宣扬中国是一股稳定力量的机会,本月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讲话时,他就美联储“急刹车”可能产生的严重负面外溢效应提出了警告。

对于与中国同为新兴市场的国家而言,问题尤其严重。美国利率升高将使他们面临资本外流的局面。

而中国央行刺激措施提升中国需求的前景,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影响。

区域货币紧跟人民币

对于亚洲的央行和金融市场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联储和中国央行的政策分化将会带来新的格局。随着中国金融体系进一步开放,中国央行的政策可能会开始影响到亚洲市场,与美联储政策的影响发生碰撞。

从首尔到雅加达,央行官员和外汇交易员都需要判断,哪个才是更强大的定海之锚,是美国的政策,还是中国的政策?如今,一些地区货币的走势已经开始更加紧跟人民币。

稳增长能否取得成功还很难说。中国央行在改革方面的进展来得太晚,未能防范债务爆炸性地增长至接近GDP的285%。其后果从恒大危机中就可得见,而消除泡沫的必要性限制央行施加刺激的能力。

如果疫情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大范围传播触发全国性封锁,无论多大幅度的降息和人民币贬值都不足以防止产出的大幅下滑。

不过,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多年来耐心推动的改革,至少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刺激空间。那够不够呢?中国领导人、谨慎关注着美联储加息的新兴市场以及聚焦于债务危机风险的投资者希望看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The content is a snapshot from Publisher. Refer to the original content for accurate info. Contact us for any changes.






Comments

Login to comment.